Google的挑戰者:阿里和亞馬遜誰更強?
《連線》雜志網站前幾天刊登了記者Marcus Wholsen關于阿里巴巴的一篇評論,認為阿里巴巴很大,很有錢,還擁有支付寶(盡管從公司角度看支付寶其實完全和阿里巴巴沒關系),所以擁有無限可能,將成為Google 最有力的挑戰者。
Marcus Wholsen 寫過一本《想當廚子的生物學家是個好黑客》,里面講些技術開源之類的話題,鼓吹人們在家自己清理膽固醇、監測三聚氰胺和開發癌癥疫苗,作為連線的一名科技記者,寫寫這些也無可厚非。畢竟開源也算是政治正確的口號,就算自制葡萄酒有毒,也得算為開源事業做出了犧牲。
但針對這篇文章而言,起出這樣的標題《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準備好要做下一個谷歌》,就是他的不對了。我看了看評論,里面多數人都認為言過其辭,“你真的開過淘寶網店就知道了”,“說阿里巴巴是下一個ebay 還差不多”。
這種觀點并非marcus 獨創,實際上,今年3月,馬云在演講時就曾說,阿里巴巴是一家“技術公司”,深厚的技術儲備將驅動公司進一步大幅成長,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是云計算服務,二是以大數據為平臺構建“生態圈”。他指出其中最關鍵的一點,即阿里巴巴能將5000臺服務器放在一起運行多個業務,在全球能做到這一點的公司只有“兩個半”,領先的兩者是Google和阿里巴巴,而亞馬遜則只能算“半個”。
我對《連線》變得如此不靠譜感到遺憾。一直以來,很多外媒也在炒作這樣的觀點,但《連線》畢竟是原生的技術類雜志,這樣滿嘴跑火車真的大丈夫?
別逗了好么?
阿里離Google有多遠?
誰是Google?一家徹頭徹尾的技術公司,擁有無數技術專利,把比特零成本復制自我的生意模式發揮到極限的公司,一家把“not do evil”奉為企業天條的公司。創始人拉里·佩奇,斯坦福計算機博士,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。謝爾蓋·布林,數學家之子,斯坦福計算機直博,人類基因組計劃領導人。
再看看阿里。一家電商平臺,信條是“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”,最驚天的舉動是以免費擊退ebay易趣。創始人馬云和他的18羅漢絕大部分只有本科學歷,且并非計算機專業,例如馬云,是一個以敢想敢干和能言善辯聞名的英語教師。
下面讓數字說話吧,就拿這個“兩個半”問題為例來看,Google兩年前的數字是90萬臺服務器,現在早跨越100萬臺大關,亞馬遜的服務器按微軟鮑爾默的估計也超過了100萬,不過計算能力按Google的說法,只有Google的一半。阿里巴巴沒有公開的數據,但從兩件事來看,一是北京數據中心容量是1萬臺,阿里巴巴共有3個數據中心;二是阿里巴巴去年為雙11調用6萬臺服務器,估計總量在數量級上出入不大,也就是說,阿里的服務器數量在10萬臺級別。
數量上差了量級,那么按馬云所說“放在一起運行多個業務”的服務器集群衡量,Google每個數據中心大概有150個集群,每個集群40臺服務器,也就是6000臺,的確跟阿里巴巴差不多;但亞馬遜全球一共10個數據中心,之前有英國公司調查顯示,這些數據中心里多者有32萬臺服務器,少的只有2000多臺,不知道馬云說亞馬遜“只能算半個”,是和多的比,還是和少的比?
我們再從另一個維度來看Google 和阿里的區別:收購項目。過去數年中,Google 共花費280億美元收購了163家公司,遍布地圖、機器人、面部識別、安全、工具乃至游戲,多半集中在技術領域。再看亞馬遜,除了最近收購 twitch 這個技術類的公司花了10億美元,其他大多是營銷類的小公司,上一次大型收購還是在5年前,是賣鞋的zappos,12億美元。
相比之下,再來看看阿里巴巴收購和投資的公司,高德、快的、UCweb、微博、酷盤、文化中國、鉑程旅行網、銀泰、tango、恒生電子、華數傳媒、優酷土豆、恒大足球,你有在里面看到任何技術向的業務嗎?那些說阿里是下一個Google 的,如果僅僅從值錢的角度做出這個結論的話,那何不拿嘉吉、科氏和中石油來比?
搜索VS電商哪家強?
好吧,那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,討論下上市科技公司中究竟誰能占據寶座。蘋果如日中天但江河日下就不用提了,除此之外最牛的無非做搜索的谷歌,做電商的亞馬遜和阿里巴巴。
我們來看看今年初“一個”Google 和“半個”亞馬遜的巔峰對決。今年3月,針對市場占有率達85%的亞馬遜云服務,Google 宣布對其云計算服務降價,計算引擎的費用平均減少32%,Google存儲的價格平均降低了68%,而GoogleBigQuery 按需分析服務的價格削減高達85%。作為回應,亞馬遜也將其簡單云存儲的價格降低了51%。
反觀亞馬遜挑戰Google 的領域,亞馬遜手機上市僅兩個月就上演價格大跳水,自建廣告系統效果不彰,在Google adwords 的投入近三年來卻上漲了接近100%,接近一億美元;視頻方面,盡管花10億美元收購了twitch,但人們仍然只知有youtube,不知有亞馬遜instant video;電視流媒體方面,Google 盒子已經遍地開花,但亞馬遜的FireTV卻舉步維艱……基本上可以說,亞馬遜大半年來與Google 鏖戰唯一的成果,就是挖來了Google 眼鏡的項目主管。
這樣的結果說明什么?在電子商務領域,技術向的公司,例如搜索,補足營銷短板很容易,營銷向的公司,例如電商,想補足技術卻沒那么容易。阿里究竟是哪一種呢?讓我換一種方式來問這個問題吧:你真相信一群相當部分核心骨干來自外經貿部,專業是英語、企管的人搞出了世界頂尖科技?
現在問題變成了:阿里和亞馬遜誰更強?
答案顯而易見。亞馬遜的fire OS 手機雖然出貨量不及預期,只有區區幾萬臺,但kindle fire 平板一度賣到過500萬臺,仍是最受歡迎的平板前三名,對比之下阿里云OS 裝機量不過200萬臺,距離激活1億臺的目標相隔萬里,而且在平板上徹底缺位。
在物流中心方面,亞馬遜已發展到第七代,去年客戶激增65%,金牌用戶二日達。阿里技術參數不詳,菜鳥據稱要全國24小時送達,但遙遙無期。在廣告業務方面,亞馬遜在線廣告業務額10億美元,Amazon Sponsored Links開發中。阿里巴巴淘寶廣告業務額約占阿里50億美元總收入中的“大多數”,但并無成型的廣告系統。在支付方面,亞馬遜支持多種支付方式,磨合良好,支付便捷。阿里巴巴在這方面幾乎空白。支付寶7年前即進軍海外,但目前除香港外幾乎是零。
其余無人機、機器人、音視頻、機頂盒、包裝、支付、搜索等方面,阿里在多數領域相比亞馬遜并無更多積累,在相當多的領域還明顯落后。至于市場口碑,就更不用說了。
那么,你相信一個比亞馬遜底蘊還差一些的公司,能夠在同Google 的較量中做得比前者更好嗎?
真正的對手到底是誰?
馬克·安德森在《為什么軟件正在占領全世界》里說,現在距離計算機革命已經過去60年,距離微處理器的發明已經過去40年,距離現代互聯網的興起已經過去20年,我們正在面對的現實是:全球經濟正在首次被完全數字化。
讓我們翻開彭博商業周刊記者布拉德·斯通的新書《一網打盡:貝索斯和亞馬遜時代》,來看看電商是如何在這波大潮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的:
“它的確在真心為顧客服務,但在和競爭對手甚至合作伙伴較量時,毫不留情。”
布拉德在書中梳理了包括上述Quidsi紙尿褲大戰在內的諸多亞馬遜著名“戰績”,還原了一個摧毀了出版、影視、音樂、食品、日用品、服裝乃至家具行業的怪獸,亞馬遜,,揭露現有電子商務模式的本質——像土地沙漠化一樣不可阻擋,以摧毀一切的方式,將一切納入自己的軌道,不顧后果,不管將來,通通一網打盡。
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,貝索斯日前剛剛被德國工會評為全球最差老板。在中國,企業家宗慶后直言說,中國“現在有的網商公開說要顛覆傳統經濟,也就是說要顛覆實體經濟。但搞亂了既有的價格體系,致使企業產品賣不出去、利潤大幅下降,一些企業甚至只能關門歇業,這進一步造成了更多人失業。”
進入2014年以來,大洋彼岸的亞馬遜,大洋這邊的阿里巴巴,不約而同都發現觸及到了電子商務的“天花板”,具體表現為增長乏力,競爭加劇,用戶數增長停滯,營銷費用和流量成本飆升,同時移動端轉型困難等等。
電商,明顯并非領導全球經濟轉型的合適對象。不僅如此,從目前的互聯網產品形態來看,無論是以facebook、騰訊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公司,還是twitter、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公司,還是蘋果、高通等硬件產品公司,都并不具備像搜索引擎一樣領導“數字化全球經濟”這樣的領導力。要打敗互聯網的基礎設施——搜索引擎,只有搜索引擎自己。
而放眼全球的搜索公司,值得一提的除Google外只有兩家,俄羅斯的yandex和中國的百度。www.sdbxbxg.cn
正如Google突襲亞馬遜那樣,百度實際上也在向阿里展開全面的攻擊。此前百度開放大數據平臺,已經在云計算領域和阿里拉開了很大差距。而在剛結束的百度世界大會上,百度宣布上線了“直達號”,要在半年內接入百萬商戶,威脅阿里巴巴薄弱的側翼——萬億美元的O2O市場。阿里VS百度雙方的態勢,實際上和大洋彼岸的GoogleVS亞馬遜,也幾乎完全相同。Google的自由現金流600億美元,亞馬遜125億。阿里自由現金流接近200億,但百度是400億。
對阿里巴巴來說,與其一廂情愿去尋找與Google的共通點,在市值上追求一個華而不實的名號,不如退而先想好如何與百度這個家門口的野蠻人相處吧。